跳到主要內容

Nexus 書摘 - 資訊網路:連結人類、形塑文明





1.什麼是資訊網路?

如同電腦的作業系統,資訊網路是人類社會運作的基礎建設。
政治、金融等複雜系統,就像是在作業系統上運作的軟體。
AI 的加入,如同作業系統迎來重大升級,但現有的軟體卻尚未更新,可能導致系統崩潰。






2.資訊網路如何連結人類?

人類透過「說故事」的能力,創造了「主體間的現實」,並藉此形成大型社群。
宗教、國家等,都是透過資訊網路建立起來的「主體間的現實」。
書面檔案和官僚系統的出現,讓人們能以更大的規模協作,但也改變了權力結構。






3.資訊網路中的資訊問題

「天真的資訊觀」認為資訊越多、越自由流通,人類就越接近真理、越有智慧。但事實並非如此。
「複雜的資訊觀」則認為,人類傳播資訊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追求真理,更是為了維持秩序。
真理真相往往昂貴、複雜,甚至令人痛苦,因此不受歡迎。虛構的故事反而更容易維持秩序。








4.資訊網路的演變與危機

宗教經典的出現,試圖繞過人類的錯誤,提供絕對正確的資訊。
但經典的內容、複製和解讀都存在問題,最終權力還是落入解讀經典的人手中。
印刷術的發明加速了資訊傳播,但也讓假新聞和陰謀論得以快速散播,例如獵巫風暴。
新的資訊技術可能導致舊有的資訊網路出錯,造成災難,而且這種情況越來越嚴重。






5.未來展望

AI 的加入將對資訊網路帶來巨大衝擊。
如何應對 AI 帶來的挑戰,避免資訊網路崩潰,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課題。






 


部落格來書店: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
作者說明:https://youtu.be/Q67wvvNV74I?si=KiEWYk8tut6umqRI



加入好友



想提升簡報能力嗎?《AI簡報整理術》課程將帶你掌握AI工具的應用,學習資料整理、內容創作及演示技巧,讓你的簡報更具吸引力與效果,助你在職場中脫穎而出!

快來報名吧!



Felo Search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SEL社會情緒學習 治標不治本??

SEL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是賦能的解方,還是治標不治本的止痛劑? 在一個充滿變動與壓力的時代,從學業競爭、人際關係到數位世界的衝擊,我們的下一代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心理負荷。 為此,「SEL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被推上教育改革的浪潮之巔,被視為培養孩子幸福感與韌性的關鍵。然而,當我們急於用「情緒教育」來解決眼前的問題時,是否不自覺地陷入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困境? SEL是什麼?建構內在的穩定力量 首先,我們需要理解SEL的完整面貌。它並非單純的「情緒管理」或「EQ訓練」,而是一套系統性的學習過程,旨在幫助個人發展健全人格所需的核心素養。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 CASEL 5 框架 ,為我們提供了清晰的藍圖,包含五大核心能力: 自我覺察 (Self-awareness): 準確地感知自身的情緒、價值觀與優勢,建立穩固的自我認同。 自我管理 (Self-management): 有效地調節情緒、控制衝動,並設定、追求有意義的目標。 社會覺察 (Social-awareness): 以同理心理解他人觀點,感受並關懷不同背景的群體。 人際技巧 (Relationship Skills): 學習清晰溝通、積極合作、和平解決衝突,以建立並維持健康的關係。 負責任的決策 (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 在考量倫理、安全與後果後,做出具建設性與關懷的選擇。 這五項能力相輔相成,共同塑造一個能夠自我理解、和諧共處、並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個體。理想的SEL教育,是將這些素養融入校園文化、學科教學與家庭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我們是否只在為壓力鍋洩壓,卻忘了關火? SEL的理念無疑是前瞻且必要的,但在當前的實踐中,情緒教育確實面臨著被簡化為「應急措施」的風險,從而產生「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 1. 治標不治本:只教孩子應對壓力,卻不減輕壓力源 當代學生面臨的心理困境,往往源於一個系統性的「壓力鍋」——課業壓力、升學主義、家庭期望、同儕比較、社群媒體焦慮……這些是持續加熱的爐火。而許多時候,我們的情緒教育,就像是在教孩子如何巧妙地、安全地為這個壓力鍋「洩壓」。我們教他們正念呼吸、靜心冥想、情緒日記,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技巧,能幫助他們在壓力爆表時...

臨終心理過程中一個深刻的現象 - 「背立轉向」

「背立轉向」 正是臨終心理過程中一個深刻的現象。 當經歷了「邊界經驗」後,臨終者彷彿轉過身,不再熱衷於外在世界,而是沉浸在內在的精神領域。 他們可能不再像以往那樣回應外界,如同背對著我們,與過去的自我和現實漸漸疏離。是一種心靈的沉澱與轉化,是從身體、心智到靈性的多層次轉變。 在這個階段,對臨終者的陪伴方式也需要調整。過去的噓寒問暖,可能已無法觸及他們的心靈。 此刻,更需要的是一種理解他們內在狀態的陪伴,靜靜地守護,或許更能傳達我們的關愛。 「背立轉向」的過程中,臨終者可能會經歷沉睡 、譫妄 ,也可能在某個瞬間突然清醒 ,彷彿在與我們告別 ,表達他們對死亡的感知與準備。 理解並尊重這份寧靜的轉變,陪伴他們走完這段回歸內在的旅程,迎接生命最終的安詳。 #背立轉向 #臨終關懷 #生命末期 #心理過程 #靈性探索 #陪伴 #生死療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