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書摘」標籤的文章

點哥生活有點靈:擁抱「植物多樣性」 滋養腸道與身心

「植物多樣性」對健康的驚人益處 在現代社會,我們的飲食模式常常過於單一,餐桌上總是那幾樣熟悉的蔬菜水果。 但您知道嗎?最新的健康科學研究指出,飲食中的「植物多樣性」,也就是攝取越多種類的植物性食物,對我們的腸道健康、免疫力,乃至整體身心健康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今天,點哥將深入探討這個「吃得雜一點,活得好一點」的科學奧秘,並結合《黃帝內經》的古老智慧和正念練習,為您揭示如何透過簡單的飲食調整,滋養您的生命。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近期關於「植物多樣性與腸道微生物」的最新研究。我們上次聊到腸道是我們的「第二個大腦」,而決定這個「大腦」好壞的關鍵,就是住在裡面的數以兆計的微生物——腸道菌群。 研究發現:  腸道菌群的「種類多樣性」是衡量腸道健康的重要指標。就像一片健康的森林需要多種植物和動物共存一樣,健康的腸道也需要多種微生物和諧共處。 不同的植物性食物含有不同種類的膳食纖維、植化素(如多酚),這些都是腸道益生菌最喜歡的「食物」。當我們攝取的植物種類越多,就能餵養更多不同種類的益生菌,讓腸道菌群更加豐富和穩定。  豐富的腸道菌群能產生更多對身體有益的代謝產物(如短鏈脂肪酸),這些物質能降低發炎反應,增強免疫力,甚至影響情緒和認知功能。相反地,飲食過於單一會導致某些菌種過度繁殖,破壞腸道平衡,引發發炎、消化問題甚至情緒困擾。 英國科學家提姆·斯佩克特(Tim Spector)教授倡導的「每週攝取30種不同植物」的飲食原則,被許多研究證實能顯著提升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改善整體健康。這包括蔬菜、水果、全穀物、豆類、堅果、種子和香料。 簡單來說,你的餐盤越「繽紛」,你的腸道就越「強大」! 這種「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多樣化飲食」觀念,與中華醫學的經典——《黃帝內經》所強調的「五味調和」和「順應自然」的思想有著高度的契合。 《黃帝內經》雖然沒有「腸道菌群多樣性」的現代概念,但它對飲食豐富性的重視,卻是極其前瞻的。 《黃帝內經》認為,飲食不僅提供能量,更關乎身體的陰陽平衡和臟腑協調。它強調「飲食有節,五味調和」: 五穀為養: 指出穀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提供主要能量。 五果為助: 水果能輔助消化,提供滋養。 五畜為益: 肉類能補充精氣,但要適量。 五菜為充: 蔬菜能補充維生素和纖維,充實營養。 《內經》強調不同食物有不同的性味歸經,對應滋養不...

點哥生活有點靈:腸道,你的第二個大腦

過去我們總認為,腸道只是消化食物的器官,但最新的科學研究卻徹底顛覆了這個觀念!我們的腸道,不隻影響消化,更是情緒、免疫力,甚至大腦健康的關鍵。它被科學家們稱為「第二個大腦」。 今天,點哥將深入探討這個神秘的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並結合《黃帝內經》的古老智慧和正念練習,為您揭示如何從腸道開始,活出更健康、更快樂的自己。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近期關於「腸道菌群與身心健康」的最新研究。 您知道嗎?我們的腸道裡住著數以兆計的微生物,它們的總重量甚至比我們的大腦還要重!這些微生物,也就是腸道菌群,對我們的健康有著超乎想像的影響。 研究發現: 腸道和大腦之間存在著一條複雜的雙向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線」。腸道菌群能產生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高達90%的血清素是在腸道產生),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壓力和認知功能。 許多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失衡與憂鬱症、焦慮症、甚至自閉症等精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關。當腸道菌群健康時,我們的情緒往往也更穩定。 超過70%的免疫細胞位於腸道。健康的腸道菌群是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基石,能幫助我們有效抵抗病原體,降低過敏和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 影響新陳代謝: 腸道菌群還會影響我們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量代謝,甚至體重管理。 簡單來說,如果腸道菌群失衡,就像是一個交響樂團,有些樂器跑調了,整個身體的協調性就會受到影響。 這種「重視脾胃功能」與「氣機升降」的觀念,與中華醫學的經典——《黃帝內經》所強調的「脾胃為後天之本」的思想有著高度的契合。《黃帝內經》雖然沒有「腸道菌群」這個現代術語,但它對脾胃在人體中核心地位的認識,卻是極其深遠的。 《黃帝內經》中多次提及「脾胃」的重要性,認為它是「水穀之海」、「氣血生化之源」。 脾胃負責將食物轉化為精微物質(氣血),並將其輸送到全身。這就像是現代所說的腸道吸收營養,為身體提供能量。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就像現代說的消化不良、吸收差,身體自然無法得到足夠滋養。 脾氣主升,將水穀精微上輸心肺,營養全身;胃氣主降,將糟粕下傳大腸,排出體外。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升降」循環。如果這個升降失調,就會出現各種消化道問題,甚至影響氣血和精神狀態。 《內經》也認識到情緒對脾胃的影響,例如「思慮傷脾」。這與現代科學中「壓力影響腸道」的觀點不謀而合。當我們壓力大、情緒不穩時,脾胃功能也會受損。 因此,《內經》倡導的養生之道,核心之一就...

從殖民抵抗到台灣的文化追尋 ,一個時代,兩種聲音 -四月望雨

一個時代,兩種聲音 1930年代的台灣,處於日本殖民統治的複雜情境中。 詳細介紹: https://think.unaux.com/april-rain.html 點哥將帶您探索當時兩股形塑台灣認同的關鍵力量: 作曲家鄧雨賢以流行歌謠譜寫的民族心聲,以及社會運動家蔣渭水以文化行動點燃的啟蒙之火。 他們看似殊途,卻共同交織出一首追求自由與尊嚴的時代交響曲。 讓我們一同點擊、探索,理解這段歷史如何持續影響著今日的台灣。 前往臉書社團討論

解鎖生存模式-迷走神經與創傷療癒的互動指南

解鎖生存模式 關於迷走神經與創傷療癒的互動指南,帶您探索身體的內在智慧, 學習調節神經系統,重拾內在的安全與平靜。 開始探索 全面闡述迷走神經、創傷凍結反應以及身心受創時「戰」、「逃」、「呆」生理反應機制。 深入探討迷走神經的解剖構造與功能,及其在自主神經系統調控中的關鍵作用,並闡明其對身心健康的深遠影響。 詳細剖析「戰」、「逃」、「呆」三種生存反應的獨特生理路徑,重點說明交感神經系統、副交感神經系統、特定腦區及荷爾蒙級聯的關鍵參與。 最後,透過史蒂芬·波吉斯博士的「多重迷走神經理論」整合這些概念,提供對生存反應的階層性理解,並闡述其對創傷與復原的啟示。

筋膜漫談 -點哥生活有點靈 #我是點哥

筋膜漫談 大家好,我是點哥。歡迎收聽,點哥生活有點靈…… 各位聽眾朋友,你們有沒有感覺過身體這裡痠那裡痛,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今天點哥要來跟大家聊聊一個很常被忽略,但卻超級重要的東西——**筋膜**! 而且今天很榮幸邀請到一位專業的來賓,是物理治療師東哥,來跟我們一起聊聊筋膜的神奇之處。 https://youtu.be/s9w4hc6cpvM?si=O2SwTSgLHGg-MOSC

NotebookLM 的下一步

NotebookLM 的下一步! Video Overviews功能即將推出,影片裡是實際應用效果! 影片示範: https://youtu.be/-bjg2kqtrLc?si=LGM3qMy0vRJmbCw8 #啥事都不用做了

《當代正念課程批評者的雄辯修辭》書摘

書摘引自溫宗堃的學術論文《當代正念課程批評者的雄辯修辭》,該文回應了佛教學者越建東和羅伯.沙夫對當代正念(特別是正念減壓)的批判。 https://youtu.be/rfi7FpfoFAQ 作者反駁這些批判,指出越建東和沙夫的論述多基於對佛教多元傳統的忽視、對文獻的選擇性詮釋以及對西方正念缺乏深入了解,認為當代正念課程與佛教(包括禪宗傳統)有著密切關係,並且兼具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特點。 #我是點哥 #AI創意課程 #正念 #催眠

正念在巴利聖典中的真正含義

以巴利經典為基礎,探討了「正念」的真實含義與功能,指出其為佛教念住禪修的核心要素,並強調了 #正念 與 #正知 的密切關係。 https://youtu.be/-LG_rlDAY38?si=Nfab3VMA-oCIY1kS 作者挑戰了將正念等同於「純然注意」的普遍說法,認為正念包含清澈的覺知和對經驗的清晰理解。此外,文中也探討了正念在現代醫療和心理治療中的應用,肯定其減輕人類痛苦的價值,同時提醒應避免化約式的理解,並尊重其宗教傳統根源。

陽明心學與生命教育:現代教學中的實踐與啟示 - 學習指南

這是點哥的論文摘要,透過AI生成的對談: 以下是逐字稿的繁體中文翻譯: https://notebooklm.google.com/notebook/428c7c5e-caf4-4195-b95f-63ffaa352d08/audio 人物 A:好的,嗯,我們開始吧。各位,這將是一次深入的探討。看來我們要深入研究王陽明了。 人物 B:是的。 人物 A:今天,你給了我很多東西。 人物 B:很多資料。 人物 A:是的。像是學術論文、哲學文本,全都圍繞著王陽明,而我們正在探索他幾個世紀前的思想如何實際上能幫助我們在現代世界中過上更好的生活,對吧? 人物 B:所以,具體來說,我們關注的是一篇叫做陽明心學與生命教育的論文, 對吧? 人物 A:現代教學中的實踐與啟示。 人物 B:是的。為了讓內容更深入,我們還會參考王陽明著作的摘錄。好的。 人物 A:給初學者的說明,記錄學生的說明和問題。 人物 B:我知道生命教育聽起來可能有點模糊,對吧? 人物 A:但請跟著我們。 人物 B:是的。 人物 A:這不只是一些自助的術語。 人物 B:不,不,不。 人物 A:這是關於我們如何利用王陽明的哲學來應對我們今天面臨的非常現實的挑戰。像是資訊超載、做出艱難的決定,以及實際上按照我們的價值觀生活。 人物 B:是的。更有趣的是,我們在論文中有一節,作者用王陽明的思想來教。 人物 A:好的。 人物 B:等等,程式設計課。 人物 A:程式設計課。這真是個我沒想到的意外。 人物 B:是的。 人物 A:那麼,古代哲學是如何融入程式碼的呢? 人物 B:是的。 人物 A:嗯,讓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王陽明的一些核心概念。 人物 B:好的。 人物 A:其中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心即理。 人物 B:這是一個非常有力的想法。想像一個你的心、你的直覺與普遍真理沒有分離的世界。 人物 A:這基本上就是心即理所暗示的。 好的? 它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先天的道德指南針,對是非的根深蒂固的理解。 人物 B:所以,這不是盲目地遵循規則或教條。這是關於挖掘我們內心更深層的東西。 人物 A:沒錯。 好的。 王陽明認為,這種先天的智慧是我們可以透過練習和反思來培養和強化的。這就是格物致知的由來。 人物 B:這個概念鼓勵我們積極地參與周圍的世界,去質疑、探索和揭示支配我們經驗的根本真理。 好的,那麼,這如何轉化到日常生活中呢? 人物 A:是的...

Fel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