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樣性」對健康的驚人益處
在現代社會,我們的飲食模式常常過於單一,餐桌上總是那幾樣熟悉的蔬菜水果。
但您知道嗎?最新的健康科學研究指出,飲食中的「植物多樣性」,也就是攝取越多種類的植物性食物,對我們的腸道健康、免疫力,乃至整體身心健康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今天,點哥將深入探討這個「吃得雜一點,活得好一點」的科學奧秘,並結合《黃帝內經》的古老智慧和正念練習,為您揭示如何透過簡單的飲食調整,滋養您的生命。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近期關於「植物多樣性與腸道微生物」的最新研究。我們上次聊到腸道是我們的「第二個大腦」,而決定這個「大腦」好壞的關鍵,就是住在裡面的數以兆計的微生物——腸道菌群。
研究發現:
腸道菌群的「種類多樣性」是衡量腸道健康的重要指標。就像一片健康的森林需要多種植物和動物共存一樣,健康的腸道也需要多種微生物和諧共處。
不同的植物性食物含有不同種類的膳食纖維、植化素(如多酚),這些都是腸道益生菌最喜歡的「食物」。當我們攝取的植物種類越多,就能餵養更多不同種類的益生菌,讓腸道菌群更加豐富和穩定。
豐富的腸道菌群能產生更多對身體有益的代謝產物(如短鏈脂肪酸),這些物質能降低發炎反應,增強免疫力,甚至影響情緒和認知功能。相反地,飲食過於單一會導致某些菌種過度繁殖,破壞腸道平衡,引發發炎、消化問題甚至情緒困擾。
英國科學家提姆·斯佩克特(Tim Spector)教授倡導的「每週攝取30種不同植物」的飲食原則,被許多研究證實能顯著提升腸道菌群的多樣性,改善整體健康。這包括蔬菜、水果、全穀物、豆類、堅果、種子和香料。
簡單來說,你的餐盤越「繽紛」,你的腸道就越「強大」!
這種「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的「多樣化飲食」觀念,與中華醫學的經典——《黃帝內經》所強調的「五味調和」和「順應自然」的思想有著高度的契合。
《黃帝內經》雖然沒有「腸道菌群多樣性」的現代概念,但它對飲食豐富性的重視,卻是極其前瞻的。
《黃帝內經》認為,飲食不僅提供能量,更關乎身體的陰陽平衡和臟腑協調。它強調「飲食有節,五味調和」:
五穀為養: 指出穀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提供主要能量。
五果為助: 水果能輔助消化,提供滋養。
五畜為益: 肉類能補充精氣,但要適量。
五菜為充: 蔬菜能補充維生素和纖維,充實營養。
《內經》強調不同食物有不同的性味歸經,對應滋養不同的臟腑。攝取多樣化的食物,才能確保各臟腑都能得到全面的滋養,避免偏食導致的陰陽失衡或某臟腑的虛弱。這與現代科學中,多樣化植物為腸道菌提供多樣化營養,從而達到身體平衡運作的理念不謀而合。當食物種類豐富,腸道微生物也獲得不同養分,自然能讓身體維持在「調和」的最佳狀態。
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這些古今智慧結合,透過正念來增加飲食中的「植物多樣性」,並促進整體健康呢?它能幫助我們在飲食中更具意識,拓寬我們的食物選擇。
您可以嘗試以下幾種簡單的
「正念植物多樣性練習」:
1.正念購物: 在超市或菜市場,有意識地選擇您平時不常買的蔬菜、水果、全穀物或豆類。抱持好奇心,嘗試新的食材。
2.每餐「數顏色」: 每次用餐時,刻意觀察您的餐盤裡有幾種不同顏色的植物性食物。顏色越豐富,通常代表植物化學物質越多,種類也越豐富。
3.記錄您的「植物清單」: 試著用一個小本子或手機App,記錄您每週攝取了多少種不同的植物性食物(包括香料、堅果、種子)。這會讓您更有成就感,並激勵您嘗試更多。
4.慢食與感恩: 烹煮和食用這些多樣的植物時,帶著感恩的心,品味它們帶給您的不同風味和營養。感受它們如何在您體內轉化,滋養您的腸道和全身。
透過正念,我們學會跳出飲食習慣的舒適圈,以更開放的心態迎接多樣化的植物性食物,從而為我們的腸道菌群提供豐富的「食物」,讓我們的身心都更加充滿活力。
親愛的朋友們,飲食中的「植物多樣性」,是我們賦予腸道微生物最好的禮物,也是我們為自己健康所做的最簡單卻最有力的投資。最新的科學研究揭示了它對腸道健康、免疫力和情緒的關鍵影響;
《黃帝內經》的智慧則指導我們從「五味調和」的角度來養生;而正念的練習,則賦予我們覺知並主動擴展飲食範圍的能力。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讓餐盤變得更繽紛,讓腸道菌群更快樂,您將會發現,最深層的健康與活力,其實就藏在您每一次勇敢嘗試不同植物的味蕾體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