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活動」標籤的文章

AI 會讓我們變笨嗎??

AI與Google會讓我們變笨嗎??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BZK9RGRMy/ 解方: 📌 別讓AI與Google悄悄弱化你的大腦:平衡科技的3個關鍵提醒: 一、避免成為「搜尋依賴者」:主動記憶才能深化知識 📍問題:Google讓人習慣「用過即丟」的碎片化學習,誤以為自己懂了很多,實際上只依賴搜尋結果。 🚄行動建議: ▸ 每天花10分鐘整理新學的知識,用手寫筆記強化記憶。 ▸ 練習「自我測驗」:關掉網路,試著回想剛查過的資訊。 ▸ 重要資訊(如工作流程、食譜)至少實作三次,擺脫「查了才會做」的慣性。 二、別讓GPS與AI取代你的空間感與判斷力 📍問題:過度依賴地圖導航,會讓大腦的空間記憶區(海馬迴)缺乏鍛鍊;AI直接給答案,更可能削弱獨立思考能力。 🚄行動建議: ▸ 記路練習:每週選一條熟悉路線,刻意不用手機導航,觀察周圍地標。 ▸ 決策訓練:遇到問題時,先列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再對照AI建議找盲點。 ▸ 情境挑戰:規劃每月一次「無科技日」,用大腦記憶取代拍照與搜尋。 三、與AI合作,而非被它主導:保護批判性思維的3個策略 📍問題:研究證實,長期依賴AI工具會降低知識遷移能力,甚至影響專業判斷。 🚄行動建議: ▸ 追問為什麼:對AI的答案多問「這邏輯合理嗎?」、「是否有其他可能性?」 ▸ 混合學習法:用AI加速查資料,但搭配書籍、講座等深度內容平衡碎片化資訊。 ▸ 刻意留白:每天保留30分鐘純思考時間(不查手機、不問AI),訓練腦力韌性。 🌟 聰明使用科技的原則:工具是延伸,而非替代,AI與Google不會讓我們變笨,但「過度依賴」會讓大腦失去鍛鍊機會。真正的關鍵在於: 💡保持主動參與:科技是「加速器」,但思考與記憶仍需親力親為。 💡定期檢視習慣:若發現自己「離開手機就焦慮」,就是該調整的警訊。 💡多元刺激大腦:學習新語言、玩策略遊戲、練習冥想,都能對抗認知惰性。 ❗記住:你的大腦就像肌肉——越常自主思考,它就越強韌。✨

暑假!AI兒童程式夏令營

今年暑假! AI兒童程式夏令營, 我們在救國團上課… 7/01: https://www.cyccea.org.tw?cid=1743452 7/08: https://www.cyccea.org.tw?cid=1743453 8/05: https://www.cyccea.org.tw?cid=1743499 8/12: https://www.cyccea.org.tw?cid=1743500

探索ChatGPT、整合運用AI在工作職場上,解鎖無限創作可能,輕鬆提升工作效率!

帶領您探索ChatGPT、整合運用AI在工作職場上,解鎖無限創作可能,輕鬆提升工作效率! 請由右下方精靈圖案開啟助理對話 適合所有對創意和AI技術感興趣的人,無論是新手還是專業人士。立即報名,探索AI世界,輕鬆提升你的效率! 設計自己的AI助手,學會如何善用AI提高工作效率。 更有效地使用AI工具,讓您的工作更順利! #上課請自備筆電 崇德路救國團-7/20(六)下午2點!不見不散!

課程將與AI應用結合,全新的課程規劃...

  請由右下方精靈圖案開啟助理對話 七月即將開始的新課程,都加入AI應用… 兒童程式夏令營 網路行銷應用 AI時代的創意實踐 全新企劃,都在  台南救國團各教育中心 趕快來報名!

Fel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