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總認為,腸道只是消化食物的器官,但最新的科學研究卻徹底顛覆了這個觀念!我們的腸道,不隻影響消化,更是情緒、免疫力,甚至大腦健康的關鍵。它被科學家們稱為「第二個大腦」。
今天,點哥將深入探討這個神秘的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並結合《黃帝內經》的古老智慧和正念練習,為您揭示如何從腸道開始,活出更健康、更快樂的自己。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近期關於「腸道菌群與身心健康」的最新研究。
您知道嗎?我們的腸道裡住著數以兆計的微生物,它們的總重量甚至比我們的大腦還要重!這些微生物,也就是腸道菌群,對我們的健康有著超乎想像的影響。
研究發現:
腸道和大腦之間存在著一條複雜的雙向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線」。腸道菌群能產生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高達90%的血清素是在腸道產生),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壓力和認知功能。
許多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失衡與憂鬱症、焦慮症、甚至自閉症等精神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關。當腸道菌群健康時,我們的情緒往往也更穩定。
超過70%的免疫細胞位於腸道。健康的腸道菌群是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的基石,能幫助我們有效抵抗病原體,降低過敏和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
影響新陳代謝: 腸道菌群還會影響我們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量代謝,甚至體重管理。簡單來說,如果腸道菌群失衡,就像是一個交響樂團,有些樂器跑調了,整個身體的協調性就會受到影響。
這種「重視脾胃功能」與「氣機升降」的觀念,與中華醫學的經典——《黃帝內經》所強調的「脾胃為後天之本」的思想有著高度的契合。《黃帝內經》雖然沒有「腸道菌群」這個現代術語,但它對脾胃在人體中核心地位的認識,卻是極其深遠的。
《黃帝內經》中多次提及「脾胃」的重要性,認為它是「水穀之海」、「氣血生化之源」。
脾胃負責將食物轉化為精微物質(氣血),並將其輸送到全身。這就像是現代所說的腸道吸收營養,為身體提供能量。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就像現代說的消化不良、吸收差,身體自然無法得到足夠滋養。
脾氣主升,將水穀精微上輸心肺,營養全身;胃氣主降,將糟粕下傳大腸,排出體外。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升降」循環。如果這個升降失調,就會出現各種消化道問題,甚至影響氣血和精神狀態。
《內經》也認識到情緒對脾胃的影響,例如「思慮傷脾」。這與現代科學中「壓力影響腸道」的觀點不謀而合。當我們壓力大、情緒不穩時,脾胃功能也會受損。因此,《內經》倡導的養生之道,核心之一就是「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透過這些方式來保護脾胃功能,讓腸道保持最佳運作狀態,從而滋養全身,安定心神。
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將這些古今智慧結合,透過正念來養護我們的腸道,並促進整體健康呢?正念,是帶著覺知、不帶批判地活在當下。它能幫助我們覺察身體的感受,做出對腸道有益的選擇,並管理影響腸道健康的壓力。
您可以嘗試以下幾種簡單的「正念腸道養生練習」:
1.正念飲食: 慢食,細嚼慢嚥,感受食物的質地、味道,以及它如何滋養您的身體。專注於每一口食物,讓消化過程從口腔開始。同時,選擇多樣化的原型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以及益生元和益生菌的食物(如發酵食品)。
2.正念壓力管理: 練習深呼吸、冥想或身體掃描。當感受到壓力或情緒波動時,有意識地將注意力帶到腹部,感受呼吸在腹部的起伏。研究顯示,深呼吸能刺激迷走神經,直接影響腸道功能,幫助放鬆。
3.正念身體活動: 溫和的運動,如散步、瑜伽、太極拳,不僅能促進腸道蠕動,也能幫助減輕壓力。在運動中保持覺知,感受身體的每一個動作。
傾聽腸道的聲音: 正念地觀察腸道發出的信號,例如飽足感、飢餓感,或是消化不良的輕微不適。學習區分身體的需求,而不是盲目地進食或忽略警訊。
透過正念,我們學會與身體的「第二個大腦」建立更深的連結,尊重它的智慧,並從日常點滴中為它提供最好的照護,讓我們的身心都更加和諧、健康。
腸道不僅是消化的器官,更是我們身心健康的指揮中心。
最新的科學研究揭示了腸道菌群對大腦、情緒和免疫的關鍵影響;《黃帝內經》的智慧則指導我們從「脾胃為後天之本」的角度來養生;而正念的練習,則賦予我們覺知並主動照顧腸道健康的能力。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善待我們的腸道,您將會發現,最深層的健康與快樂,其實就藏在您與「第二個大腦」的每一次用心連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