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 一句詛咒能殺人,那一句祝福,能不能救人?】 大家有沒有想過,有時候打敗一場大病的,不只是藥物,還有一樣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擁有的東西—「信念」。 這聽起來有點玄,但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古老的東方智慧和現代科學,是怎麼在這個點上神奇地相遇的。 第一站:最可怕的不是病,是「心死」了 💔 古人說:「哀莫大於心死。」 這句話真的很有份量。想像一下,當一個人聽到自己得了重病,那種天塌下來的感覺,是不是瞬間就奪走了所有的力氣和希望? 這不只是心理作用喔!科學家發現,當我們陷入極度的恐懼和絕望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叫做「壓力荷爾蒙」的東西。它就像一個搗蛋鬼,會跑去跟我們身體裡負責打仗的「免疫軍隊」說:「嘿,你們先休息一下啦!」 結果,我們身體裡最忠誠的守衛軍,就被我們自己的負面情緒給「扯後腿」了。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擊垮一個人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那份沉甸甸的絕望。 第二站:喚醒你身體裡的「神隊友」💪 那該怎麼辦呢?我們的老祖宗在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裡就給了提示:「順其自然,跟著身體的節奏走。」 這句話現在有了超酷的科學名字,叫做「心理神經免疫學」(PNI)!🔬 簡單來說,科學家證實了:我們的情緒、想法(心理),真的會透過神經系統,去跟我們的免疫系統「傳訊息」! 當我們開心、平靜、充滿希望時,大腦就會派出「天使信差」,去給我們的免疫軍隊加油打氣,讓他們變得更強壯、更聰明,更有效地去對抗壞細胞。 所以,關鍵來了:我們能不能主動去管理我們的內心,把它從「豬隊友」變成「神隊友」呢? 答案是,可以的!而「催眠」,就是一座幫助我們跟自己身體好好溝通的奇妙橋樑。 第三站:催眠,不是睡著,是「清醒地做一個好夢」✨ 催眠不是電視上演的那樣讓你睡著,然後被控制。恰恰相反,它是在一個非常放鬆、專注的狀態下,幫你做到幾件了不起的事:  * 為未來,畫一張希望的地圖 🗺️    催眠可以引導我們,清晰地「預見」康復後的美好生活:可能是再次牽著家人的手去散步,可能是吃到那心心念念的美食,可能是重拾某個遺忘已久的興趣。這個「未來的畫面」會像燈塔一樣,在最辛苦的時候照亮前方的路,讓我們知道為何而戰。    (偷偷說,美國史丹佛大學有個很有名的研究發現,有接受心理支持和自我催眠的癌症患者,不只生活品質更好,平均存活時間竟然是對照組的近兩倍!) ...

Connectome,決定了你的思考路徑、專長與個性

你是否想過,為什麼別人的超強學習法、自律好習慣,你總是學不來? 別急著否定自己,這不是你的問題!答案可能藏在我們大腦的運作模式裡。 想像一下,每個人的大腦都像一台全新的手機 。 剛出廠時,大家都是「原廠設定」,功能大同小異。但隨著時間,我們開始根據自己的需求「安裝 App」。 - 每一次的「學習」,就像下載一個新 App。 學一項新技能、讀一本新書、認識一個新觀念……你的大腦功能因此越來越強大,這就是神經網絡的動態更新。 - 而「習氣」,就是那些你最常用、甚至放在桌面快捷的 App。 它們是你的慣性思考、下意識的反應。不用多想,手指(念頭)就自動點下去了。這是在大腦中建立了優先啟動的高速公路。 這個獨一無二、由你所有經驗和習慣打造的「App 排列組合」,科學上稱為 Connectome (大腦神經網絡圖譜)。它決定了你的思考路徑、專長與個性。 所以,當你拿到別人的手機,覺得介面混亂、找不到功能時,就該明白:直接複製別人的大腦操作方式,當然會卡關! 因為你們的「App 版圖」和「快捷設定」完全不同。 你的獨特,正是你所有人生經驗的總和。與其羨慕別人的桌面有多華麗,不如好好設計、優化自己的。 更棒的是,我們永遠都能當自己的「大腦工程師」!可以主動選擇要 {安裝} 什麼新技能, {更新} 哪些舊思維,甚至 {移除} 不再合用的壞習慣。 你的 Connectome,由你定義。 **留言分享一下,你最近為大腦「安裝」了什麼新 App?或最想「移除」哪個舊習慣呢?** #Connectome #大腦神經網絡 #學習 #習氣 #大腦科學 #自我成長 #習慣養成 #個人化學習 #大腦像手機 圖片來源: https://www.sanfranciscoplasticsurgeryblog.com/the....../

伍子胥與曼德拉的仇恨與和解

納爾遜·曼德拉(Nelson Mandela)和伍子胥是兩位在截然不同的時空背景下,面對巨大冤屈與國仇家恨,卻做出天差地別選擇的代表性人物。 他們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核心層面: 1. 核心動機與最終目標  伍子胥:復仇 (Revenge)    他的核心驅動力是為被楚平王殺害的父親伍奢與兄長伍尚報仇。從逃離楚國到投奔吳國,他所有的努力、謀略與奮鬥,最終目標都指向攻破楚國都城「郢」,以雪家恨。他的目標是向後看的,是為了清算過去的血債。  曼德拉:和解 (Reconciliation)    他的核心驅動力是結束南非的種族隔離制度,建立一個所有種族都能平等、共存的國家。在長達27年的牢獄之災後,他追求的不是向壓迫者報復,而是「轉型正義」與「民族和解」。他的目標是向前看的,是為了開創一個全新的未來。 2. 對待仇敵的方式 (Approach to Enemies)  伍子胥:極致的報復    他的手段是「絕不寬恕」。當他率領吳軍攻入楚國首都後,殺害他家人的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命人掘開楚平王的墳墓,將其屍體拖出,「鞭屍三百」,以洩心頭之恨。這是將復仇執行到最極致的表現。  曼德拉:徹底的寬恕    他的手段是「擁抱敵人」。他邀請當初關押他的獄卒參加他的總統就職典禮,並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讓過去的加害者在承認罪行的前提下,獲得赦免的機會。他認為,如果不放下仇恨,內心將永遠被囚禁。 3. 行為的格局與影響 (Scope and Impact of Actions)  伍子胥:個人的與國家的    雖然他的復仇牽動了吳、楚兩國的霸權之爭,但其根本出發點是個人的血海深仇。他的成功是個人的勝利,也是吳國的軍事勝利,但這份仇恨也為他個人的悲劇性結局埋下了伏筆(因功高震主、性格剛烈,最終被吳王夫差賜死)。  曼德拉:國家的與世界的    他的鬥爭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整個黑人族群乃至南非全國人民的未來。他的寬恕與和解策略,不僅避免了南非可能爆發的毀滅性內戰,也為全世界處理族群衝突、實現轉型正義樹立了典範,使他成為全球性的精神領袖。 4. 歷史評價與遺產 (Historical Legacy)  伍子胥...

心外無物與量子力學

問道:「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傳習錄》 🔔 今天來聊個超酷的跨界思考!🤯 大家聽過王陽明的「心外無物」嗎? 有個經典故事,朋友問他:「深山裡的花自開自落,跟我的心有什麼關係?」 王陽明回答:「你沒看花時,花跟你,都處於一種寂靜的狀態。你來看花時,花的顏色才瞬間『明白』起來,所以你知道,花不在你的心之外。」 這聽起來很玄,對吧? 但神奇的是,幾百年後,物理學的前沿——量子力學,竟然出現了驚人相似的看法!😮 在微觀的量子世界裡,粒子在被「觀測」之前,處於一種模糊的「機率疊加態」(就像薛丁格的貓,既死又活)。只有當我們去「看」它的那一刻,它的狀態才會瞬間確定下來(物理學家稱之為「波函數坍縮」)。 是不是很像? 🌸 深山裡寂靜的花 <=> 粒子的「機率狀態」 👀 你去看花 <=> 科學家的「觀測」行為 🌺 花的顏色『明白』起來 <=> 粒子狀態的「確定」 這是不是在暗示,我們並非只是世界的旁觀者,而是現實的「參與者」? 我們的「意識」或「觀測」這個動作,本身就在形塑著我們所看到的世界。 當然,這不是說你不看月亮,月亮就不在了。😂 但這種東方古老智慧與現代頂尖科學的奇妙共鳴,真的會讓人腦洞大開! 我們所以為的「客觀世界」,或許跟我們的「心」有著遠比想像中更深的連結。 你覺得呢?你的「看」,是否也正在創造你的世界? #未來腦力研究社 #王陽明 #心學 #量子物理 #心外無物 #觀測者效應  #哲學與科學 #腦洞大開 #薛丁格的貓 #意識的力量

資訊過載之下,如何安頓我們的身心?!

今天我們要再次探索如何在現代生活中,透過最新的科學發現、古老的《黃帝內經》智慧,以及正念練習,為我們的身心靈注入更深層次的健康力量。 特別是關於一個最近大家可能都非常有感的議題——如何在大罷免案的政治攻防與風災水災的災情資訊轟炸下,安頓我們疲憊的心。

Felo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