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簡易預約系統 - 預約行事曆設定

 簡易預約系統 - 預約行事曆設定


Google在2022年推出了新的日曆功能,Google Calendar Appointment Scheduling(Google日曆安排預約行程)


什麼是預約時間表?

預約時間表可協助管理時間空檔,方便客戶或親友直接在 Google日曆的個人預約頁面中跟您預約時間。

只要使用預約時間表搭配可分享的預約頁面,即可輕鬆省下寶貴時間,透過單一介面掌握重要的會面安排。



在 Google 日曆中建立時間表

  • 選擇有空的時間

  • 設定會面地點

  • 設定他人最早或最晚可以提前多久跟您預約

  • 在預約時段之間加入緩衝時間

  • 設定每天的預約數量上限



分享預約頁面

預約頁面會動態更新,防止出現行程衝突

向預約者收集資訊


如何建立預約時間表和預約頁面


1.建立新的預約時間表

在電腦上開啟 Google 日曆。按一下左上方的「建立」,然後點選「預約時間表」。


2.輸入預約詳細資料

輸入名稱,設定預約時間長度,然後指定可接受預約的日期和時間,並點選「下一頁」。 您也可以選擇變更相片、設定會面地點等等。 

編輯完成後,按一下「儲存」。

  • 預約時間長度:
    每一次預約的長度,可以自由設定時間長短,從15分鐘到24小時都可。

  • 經常有空時間:
    針對你的可預約時段,可以設定大方向的空閒時間,可以設定每週的開放預約時端,針對某一天可以設定不開放預約或是僅有特定區間(例如9AM-5PM)才開放預約。另外也可以設定是否重複一樣的設定或是僅為特定一週的預約表,不重複的話可以單獨設定單一或多個日期的預約時間。

  • 可預約時間範圍:
    針對開放預約的時限來設定,從1天到365天的提前預約時限都可以,或是也可以設定幾個小時前的預約時限(最少一小時前)。


  • 調整的有空時間:
    特殊的日子或活動無法開放預約,就可以透過此功能來設定不開放預約的特定日期和時段。

  • 預約設定:
    在兩個預約時段之間的緩衝時間和每日接受預約數。

  • 地點和會議:
    設定預約的地點或碰面的方式:Google Meet(有人預約後就會自動建立Google Meet會議連結)、現場會議(面對面會議,點擊後須事先輸入地點)、語音通話(電話通話,預約者必須在預約時提供電話號碼)、無/之後再指定(可以由你事後通知預約者或是更新Google Calendar上面的預約資訊)。


  • 預定表單:
    設定預約者需要提供的資訊,可輸入 姓氏、名字、Email、電話號碼或自己新增問題。


3.分享預約頁面

建立完畢後,按一下日曆方格上的預約時間表,即可取得預約頁面的連結並與他人分享。

所有預約行程都會顯示在您的日曆上,您也會收到以電子郵件傳送的日曆邀請。  


完成簡易預約系統


Felo Search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AI多模態應用課程

AI多模態應用課程:最後召集! 「AI多模態應用課程」 確定開班囉! 課程將於 7月8日上午10點 準時開課。 課程將深入探討AI在多模態應用領域的最新技術與實踐,機會難得,錯過可惜! 由於課程採小班制教學,以確保每位學員都能獲得充分指導,因此 名額只有五位。

薦椎-身體的全息宇宙司令塔 #我是點哥 #八髎穴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個我覺得超級重要,而且影響我們全身健康的一個部位,那就是我們的 **薦椎** 。 可能很多人對這個詞有點陌生,會覺得「薦椎?那是什麼?跟我的生活有關係嗎?」但點哥要告訴你,這個薦椎啊,它不只是一個骨頭,它簡直就是我們人體的 **全息宇宙** ! 什麼是全息宇宙呢?簡單來說,就是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投射著整個身體的縮影。就像我們常說的「腳底按摩可以反映全身的狀況」一樣,薦椎更是如此。 為什麼這麼說呢?你想想看,我們的 **脊椎** 是身體的支柱,從頭到尾貫穿著,而薦椎呢,它就位於我們脊椎的底部,連接了我們的脊椎和骨盆。它不只是支撐著我們上半身的重量,更重要的是,它扮演著一個非常關鍵的角色,那就是我們整個身體的 **骨架和筋膜系統** 的「司令塔」。 我們的身體,從頭到腳,從表層到深層,都覆蓋著一層又一層的 **筋膜** 。這些筋膜就像一張巨大的網,把我們的肌肉、骨骼、器官都包覆起來,讓它們能夠連結、協調運作。而薦椎呢,它就像這張網的中心樞紐。它的位置非常特殊,周圍連接了大量的韌帶和肌肉,這些筋膜的張力,會直接影響到薦椎的穩定性,反過來,薦椎的穩定性,也會影響到全身筋膜的張力。 這就像蓋房子一樣,地基如果歪了,上面的牆壁、屋頂也都會跟著歪。我們的薦椎就是那個地基,如果它不穩定,或者有些歪斜,那麼我們的脊椎、肩膀、甚至頸椎,都可能會出現問題。你會發現,怎麼最近肩頸老是痠痛、腰痠背痛,或者覺得走路姿勢怪怪的,其實很有可能根源就在薦椎。 講到薦椎,就不能不提到它周圍幾個非常重要的穴位,特別是中醫裡面的 **八髎穴** 。這八個穴位,分別是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各一,總共八個。它們的位置就在薦椎的背面,對應著薦椎孔。 你可能會想,這些穴位到底有什麼用?在中醫理論中,八髎穴是我們 **膀胱經** 上的重要穴位。膀胱經是我們身體非常大的一條經絡,從頭走到腳,負責排泄體內的濕氣和毒素。而八髎穴,又特別和我們的 **生殖系統、泌尿系統** 有密切的關係。 所以,如果你經常有婦科問題,像經痛、月經不調;或者男性朋友有攝護腺問題;或者有泌尿道感染、頻尿等等,刺激八髎穴都會有很好的幫助。而且,八髎穴對於改善下肢冰冷、坐骨神經痛、腰部痠痛,也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我有很多學生,他們剛開始來上課的時候,都會說自己腰痠背痛,或者覺得下半身很沉重。我會教他們一些簡單的方法,去 *...